首页 > 新闻中心 > > 正文

装备制造业在过剩中藏金

更新时间: 2006-03-16 13:45:28来源: 粤嵌教育浏览量:1417

  装备制造业承担着为国民经济 各部门提供工作母机、带动 相关产业发展的重任,可以说她是工业的心脏和国民经济的生命线。

  近年来,随着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过快,导致部分行业出现产能过剩。装备制造业也不例外。装备制造业目前的问题是产业结构不合理,重大装备需要进口,而一般机械产品大量过剩。处于这种结构性产能过剩中的装备制造企业未来将做出怎样的投资选择呢?为此,记者采访了相关学者,为产能过剩行业中的相关企业寻找合理的投资选项。

  低端产品赔本赚吆喝 高端产品闷头赚大钱

  在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常务副会长陆燕荪看来,装备制造业的产能过剩主要是结构性的,存在产能过剩的行业大部分是劳动密集型、技术附加值低的一般装备制造,而先进装备仍然需要进口,市场依然很大。

  比如,就一台数控机床来看,床体本身的质量、精度对数控机床的加工精度、加工速度很重要,但更重要的是数控机床所配的数控系统,包括伺服驱动器和伺服电机的质量和精度。一台好的床体配一台普通的数控系统,只能成为一台普通的数控机床;一台普通的床体配一台好的数控系统,通过软件补偿,可以成为一台好的数控机床。它们的价格和市场前景都有着天壤之别。

  目前,我国的光纤制造装备、80%以上的集成电路制造装备和石油化工装备、70%的数控机床产品都依靠进口。如何提高装备制造的技术水平、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停止低成本重复建设是改变产能过剩的主要途径。

  近美国提出“再制造”和“无废弃物制造”的概念。在以前,美国制造的“阿帕奇”军用直升机,使用几百个小时后就要到工厂里进行硬件检修,更换磨损零件;而现在,只要在前方对主要部件喷涂离子涂料就可以了,飞机不用更换任何设备。

  同时,“极端制造技术”也是目前装备制造业的发展方向。有了先进的“极端制造技术”,人们就可以制造非常“大”和非常“小”的工业产品。例如:三峡工程使用的70万千瓦水轮机组重量达到430吨,而它却是完整的“一件”物品,由钢水一次浇铸而成。要制造这个庞然大物,必须防止钢水冷却不均匀导致的开裂、起泡现象,所以在实际浇铸前做了大量的数字化模拟浇铸。再比如,航天器使用的微型液体泵,有的只有蚊子的吸管那么小,这也是利用“极端制造技术”才得以实现的。

  中国社会科学院冯昭奎认为,目前制造业已经与高新技术广泛融合,美国波音公司制造的波音777飞机,其中超过50%的材料是复合材料,飞机的部件之间广泛使用粘合技术而不是传统的焊接技术,这使得飞机的重量大大减轻。同时完全使用数字化设备生产制造,这使得它的研发周期缩短了40%,返工减少50%。

  可见,先进技术不仅带来了高附加值,同时也大大降低了生产成本,使产品在市场竞争中占据有利位置,从产能过剩的行业中脱颖而出。

  鞍山自控仪表有限公司是一家从事阀门配套设备生产的老企业,但多年来,产品技术含量低,市场占有率逐年下降。1985年,该公司在国内同行业中率先从日本工装株式会社引进P/P和E/P型阀门定位器,并用不到两年时间实现了全部国产化。由于引进的该产品技术含量高,一经投入市场就赢得了用户好评,很快成为公司主导产品。

  此后,该公司分别于1989年、1993年又引进日本工装株式会社刚刚研制成功的3610型全电子式执行器;德国自力式压力、流量、温度调节器。在引进先进产品的同时,这个公司还分别在1989年、1996年、2001年与日本、德国、丹麦合资组建了鞍热工装自控仪表有限公司、鞍山IWK调节器有限公司、中丹合资公司。三次引进三次合资,迅速提高了该公司的产品档次,企业利润逐年上升。

  作为产能过剩行业中的装备制造业企业,选择技术创新作为投资方向,往往会获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硬件成套化 软件信息化

  如果说技术创新是产能过剩企业的投资选项之一的话,那么实现装备制造业的成套能力和信息化及由此带动的产业升级将给企业带来更大的回报。

  目前重大技术装备通常以成套的形式实现其功能。为用户提供全面解决方案的“交钥匙工程”,已经成为装备制造业发展的重要趋势。重大技术装备成套能力的高低,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国家装备制造业的水平。

  中国工程院院士、清华机械工程系教授柳百成指出,东北装备制造业经过半个世纪的发展和近一轮的大规模技术改造,已形成很强的单机制造能力,但普遍缺乏系统设计、系统成套、工程总承包的能力。这不仅使东北装备制造企业承接订单处于被动地位,而且损失了大部分附加价值。为此,相关企业可以采取以下措施提高重大技术装备的成套能力。

  例如,以生产发电设备著称的哈电集团,其电站设备的研发和制造水平很高,而沈阳输变电集团在输变电设备方面优势很强,两者强强合作,可以共同打造东北老工业基地在电力装备方面的整体优势;石化装备方面,辽宁在压缩机、泵阀等运动部件、整机制造领域优势突出,黑龙江则在反应器等大型不动件制造方面实力雄厚,如果将两省的优势企业加以集成,则可形成石化装备的成套制造优势。

  陆燕荪也认为,通过整合产业链,打造一批跨越用户和制造商之间,集系统设计、系统集成、工程总承包和全程服务为一体的企业,是装备制造业企业抢占市场制高点,应对产能过剩的又一途径。

  与此同时,装备制造业正向全面信息化方向迈进,中国社会科学院冯昭奎指出,其新的发展趋势主要表现为柔性制造系统(FMS)、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DIMS)的开发与推广应用,并向制造智能化方向发展。

  在这一过程中将实现产业的信息化、软件化、高附加值化。从技术发展特征看,表现为技术的融合化;从产品发展看,表现为产品的高技术化,即产品的高附加值化、智能化和系统化;从系统管理角度看,表现为集成化(包括系统集成、软件集成、技术集成和接口集成)和网络化。

  网络技术、电子商务和IT技术改变了装备制造业的生产、消费、流通方式,并在贸易领域引起了巨大变化,加速了装备制造业的全球化进程。

  就产品制造而言,制造网络化在迅速发展,网络技术将设计、生产、销售乃至服务一体化,网络化制造贯穿于从订单开始、经营活动组织的组建、产品的技术开发、设计、制造加工、销售、售后服务等产品全寿命周期;就产业而言,网络正在改造着装备制造业的产业结构与组织结构,一些产业中纵向一体化的趋势正在减弱,取而代之的是契约分包的合作方式。

  在冯昭奎看来,网络化的制造、销售、采购、售后服务以及承揽订货等方式,成为企业必不可缺的重要手段和工具。工业发达国家的装备制造业已经出现了一批运营网络市场的专业企业,从事机床、汽车及零部件、电子产品等各个领域的网络市场运营。

  可以说,通过在成套化与信息化上进行投资,从而带动产业升级,将使企业摆脱产能过剩的阴影。

  细分行业寻找机会 投资策略另辟蹊径

  在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的同时,选择投资市场前景广阔的细分行业也是企业摆脱产能过剩的合理途径。在投资策略上,既要考虑国家振兴装备制造业这一重大战略决策的长远影响,也要考虑行业周期性波动的影响。

  在具有潜在投资机会的细分行业中,机床行业产值已经连续三年实现20%以上的高速增长,而数控机床的需求将继续维持旺盛状态,其市场需求来自两方面,一是替代普通机床的需求,二是汽车、军工等行业技术升级所激发的对精密机床的需求。所以未来发展空间潜力巨大。

  2006年我国铁路大规模建设已经启动,铁路网建设和机车车辆购置速度都在加快。预计机车车辆投资占铁路总投资的比重将在较长时间内高于25%,因此,未来15年,我国机车车辆制造业将处于持续繁荣的黄金时期。

  根据煤炭工业“十一五”规划,2010年大、中型煤矿采煤机械化程度分别要达到95%、80%以上,因此,煤碳开采机械和安全设备的投资潜力也十分巨大。

  工程机械从总体上看,目前并不是中国具有国际竞争优势的产品,许多高端产品,例如大吨位全路面汽车起重机、全断面掘进机、盾构机等仍然依靠进口,但是中国工程机械行业出口快速增长的趋势已经十分明显。1997年出口额只有2.85亿美元,而2004年则达到18.55亿美元;2005年1~10月出口额就已经达到了23.3亿美元。产品各项技术指标方面与卡特彼勒、小松等公司的差距已经较小,而价格只有这些公司同类产品的40%左右。市场容量和发展空间值得投资者关注。

  除此之外,在选择投资项目时,独到的眼光也会带来意外的惊喜。曾经名不见经传的森远公司就是的例子。

  我国公路总里程为167万公里,由于高速公路发展较晚,目前,大修用大型设备只有寥寥几台。经过大量市场调研,森远公司发现了新鲜的“奶酪”——高等级公路养护机械制造。

  在森远看来,高等级公路养护设备和建设工程机械这块“蛋糕”,决不会越吃越小,而是越吃越大。于是他们果断投资,成立了国内家高等级公路养护机械开发生产企业。坚持技术先进性、功能适用性、性能科学性,使自己的产品具有了“专、精、特、新”特点,产品品种以每年2至4个的速度递增。2003年,他们研制的“沥青路面就地热再生技术研究及企业信息化”被列入国家“863计划”。

  有人说,装备制造业是中国经济的脊梁,是社会进步和富民强国之本。而结构性的产能过剩使众多装备制造业企业步履蹒跚,产能过剩并不只有减产压库这一种选项,其实找准正确的投资项目是告别产能过剩的更好选择。

免费预约试听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