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中心 > > 正文

参与开源社区将成我国信息产业的重大机会

更新时间: 2006-08-02 10:22:54来源: 粤嵌教育浏览量:625

社区是开源运动的重要环节,中国开源社区的发展状况很大程度上反映了开源运动的现实情况。能够通过参与开源参与到前沿的技术开发,将会是我国信息产业的重大机会。

自1991年Linus Torvalds将Linux贡献到开源社区到现在,包括Linux在内的开源软件覆盖了操作系统、网络通信、桌面环境、教育、办公、安全、文字处理、数据库、中间件、应用和娱乐软件等几乎所有软件类型。

在开源领域的发布平台代码锻造上,每天都会有几百个开源项目加入到代码锻造、每天都有几十万的用户访问和下载开源软件,这反映了开源运动的蓬勃发展。

此外,各大公司也都对开源运动青睐有加。英特尔重金注入JBoss、SugarCRM刚刚开张就获得200万美元外部投资、RedHat捆绑Jonas、MySQL蚕食数据库市场获利等开源利好事件在层出不穷。包括美国在内的众多国家、地区,也都纷纷出台支持使用开源软件的规定和政策。

一时之间,开源软件仿若无处不在。

开源软件本身是简单的,它无非是公开了源代码的计算机程序而已,它在电子计算机出现的同时就已经出现了。

但是,开源软件运动的内涵却是博大精深的,因为它上关人作为消费者的权利和自由等法律和伦理学范畴,中跨经济学、管理学、自组织行为学等多个学科,下涉信息技术处理、计算机硬件与计算方法等众多技术专题。

信息产业对中国的影响已经足以左右国家经济的发展,由于历史原因中国IT企业在核心系统软件和核心硬件技术远远落后于美国。

因此,能够通过参与开源参与到前沿的技术开发,将会是我国信息产业的重大机会。

开源传入中国

开放源码何时从国外被引入中国已不可考。初的时候,有部分国外留学人员回国时,用大包小包的软盘装载了从诸如赫尔辛基大学、麻省理工、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等处拷回的Linux发行版。

由于当时的Linux资源极其溃乏,使用者也数量稀少,整个中国Linux界在当时充斥着DOS汉化气氛中的IT业内就象一个无助婴儿,只有在如清华、中科大等极少数高校中和一些科研机构内才有少数的拓荒者在默默地等待着黎明的到来。

这个时期大致过程是从20世纪90年代初至1997年,而这个时期结束的标志认为是在中国软件行业协会自由软件研究应用发展分会的成立。

“衣食足而知礼仪”。中国的程序员为生计而奔走,生存压力让很多能够从事开源开发的程序员对开源的参与仅仅停留在关注层面。不过,即使这样也有一些顶着生活压力、坚定不移地办开源社区、搞开源项目、普及开源文化的志士。

1997年6月17日,中国软件行业协会自由软件研究应用发展分会在北京成立,同时中国自由软件库(freesoft.cei.gov.cn)建立。这个网站的新闻组是当时国内技术水准和研究气氛的自由软件交流基地,主要支持专家是在赫尔辛基理工大学的宫敏博士,管理员则是国家信息中心的张鹿,吸引了大量的对开源有兴趣的开发人员和工程师。并且由于是参加的人员都比较纯粹和技术,论坛的帖子和回帖的质量都非常高。事实的发展也证明,那个时候的活跃者,后来大多成了现在国内自由软件界的主力人才。

与此同一时期,另一个国内自由软件爱好者的聚集地水木清华BBS的Linux版也在不断激荡起自由的浪潮。

清华BBS上的Linux版对于中国自由软件发展的主要贡献是在中国早提出了建立中文Linux计划,这个计划由homer提出倡仪,并由dfbb、eric、olly、macaw(均为网名)等人共同支持,于1997年5月5日首先在位于常州的一台服务器上建立,域名为clinux.ml.org。

后来,homer改名为ppyy,并在奔腾(bentium.net)网站工作,创立了国内现在知名的新闻组服务news.cn99.com。

而共同创立中文Linux计划的dfbb则在以后进入了TurboLinux公司,并与陈向阳、于明俭共同开发了Zwinpro中文外挂平台。

除了这些交流平台外,个专门销售Linux光盘的站点也于1998年在保定热线上开通,它的创立者是位于邯郸的宿宝臣。

宿宝臣通过相关渠道从美国cheapbyte公司购入了正式的Linux发行版光盘,然后通过邮购的方式,用尽可能合适的价格、丰富的品种、及时的供货,为中国Linux发展及时输送了开发人员需要的“弹药”。

然后,从1998年的年中开始,我国渐渐地产生了一些开源社区组织,这其中包括上海的Linux User Group、北京Linux俱乐部、南京LUG、中国JavaUnion等,也都吸引了大量的开发人员参加,并且产生了一定的社会影响力。 

 

开源项目推动开源发展

在此期间,国内主要的研发力量都集中于Linux下的中文处理问题,当时的解决方案是包装(warp)X的构画字体函数,当时采用这项技术的有由陈向阳,方汉和于明俭开发的ZWinPro中文平台,宫敏博士的ZhXwin外挂中文平台,台湾的XCIN中文平台。而于明俭的Chinput在当时也已经比较成熟,外挂中文平台与Chinput的结合是当时国内Linux使用者的基本配置。

除了外挂中文平台外,由深圳的邓煜、李凌和廖生苗所研发的内核汉化技术则是用hack的方式提供了中文的支持。此外还有以 CCE、ZWinPro等为代表的 Linux 中文化自由软件项目,以 LVS(章文嵩)、LIDS(谢华刚)、SBM和SCIM(苏哲)、MiniGUI(魏永明)为代表的若干有国际影响的开源软件项目

中国开源运动的发展历程从萌芽向现代化的推移是在一批又一批热情的民间志愿者的不断努力下而进行的。

目前,国内开源运动相比前一时期有一定的退步,但是仍有不少意志坚定的人,正在努力振兴中国开源运动的发展。在Huihoo、Cosoft、Linuxforum、Linuxfans、Linuxsir以及各大高校的BBS上,仍有不少活跃的志愿者在继续沿着开拓者们的足迹前进。

开源社区聚合开源人才

社区是开源运动的重要环节,中国开源社区的发展状况很大程度上反映了开源运动的现实情况。

目前国内开源社区主要分为三类:

· 提供开源项目协同开发/发布平台、开源资源、交流论坛,这类社区以共创软件联盟为代表,包括武汉Linux协会、LinuxForum;

· 提供开源资源、交流论坛、维护自主项目,主要有huihoo、Opentop等;

· 引进国外开源项目、提供开源资讯、交流论坛,这类社区以信息汇聚、技术交流为主,人气较旺、水平较低,是知识传播、人才汇聚、项目培育的良好平台,其中包括JavaUnion、LinuxSir、Java.com.cn等。

社区的生存、发展需要网络带宽、硬件主机、维护人员等资源。因此,从社区所需资源提供者进行分类,也有着不同的社区类别,这些社区主要可以分为:

公司或组织 这类社区一般有特定项目,具有可持续、稳定性好、资源丰富等特点,包括北京软件协会支持的Cosoft、具有公司背景的LinuxAid等,这些社区也因为其信息量,往往能够吸引到足够的网民支持;

松散团队 这类社区人气旺盛、发展迅速,但稳定性、持续性较差,包括JavaUnion、Huihoo等,有些社区一旦缺乏管理核心团队或者核心团队无暇顾及网站的时候,立刻就会流失大量用户,不利于社区的发展;

个人 国内绝大部分社区是靠个人兴趣在维护,这些社区以交流论坛为主、随时可能消失,可以用前扑后续、层出不穷来描述,包括chinajavaworld、linuxSir等,一旦社区的负责人个人失去兴趣,立刻就会消失,不利于培养长期的开源项目。

因此,应该针对这些开源社区的特点,分门别类地进行支持。而支持和发展开源社区是推动开源的基础工作,应该作为一个持续、长期的任务来做。国家相关部门应鼓励企业、科研机构和社团组织积极支持开源社区的建设,并通过提供硬件和带宽帮助的开源社区持续发展。

国内有许多开源社区,与国际开源社区相比较,国内社区更加了解中文用户的实际需求,能够更快地解决中文使用方面遇到的问题,以下是几个有代表性的社区:

· LinuxAid 社区

LinuxAid 社区是国内出现较早的综合性社区,提供了新闻、文档、软件下载和论坛等功能模块。随着时间的推移,LinuxAid 上的内容更新在逐渐放慢,不过开源新闻的内容还是很权威。如果需要访问LinuxAid 社区,可以访问http://www.linuxaid.com.cn。

· LinuxFans社区

LinuxFans社区是国内比较有特色的一个综合站点,是一个真正的Linux爱好者的乐园,其站点提供的新闻、文档、软件下载和论坛的内容都比较活跃,并且依托该社区还开发了名为Magic Linux的发行版。

LinuxFans社区就像是一个开源大家庭,用户可以更多地参与到该社区的项目中去,通过http://www.linuxfans.org可以访问该社区。

 

· LinuxSir社区

LinuxSir社区是一个纯论坛形式的社区,正是由于其形式专一,为该社区带来了很好的人气,开源爱好者在该社区中都很有礼貌地提问、回答,氛围特别适合初学者进行开源软件的学习。

LinuxSir中为常用的Linux发行版设置了子论坛,如RedHat、SuSE、Debian等都有独立的论坛。

通过LinuxSir界面提供的信息统计功能可以看到,Debian论坛的在线人数通常是多的,这也说明Debian Linux被越来越多的用户所接受。用户可以通过http://www.linuxsir.org/bbs访问该社区。

· ChinaUnix社区

ChinaUnix社区原本定位于各种UNIX发行版的信息共享,如Solaris,AIX,HP-UX和BSD等UNIX版本,而随着Linux的逐渐普及,该社区中开源软件所占的比重越来越大。

该网站的用户大多是对UNIX操作系统的企业级应用感兴趣者。用户可以通过访问http://www.chinaunix.net来访问ChinaUnix社区。

· 开源中国社区(COC)

开源中国社区(Community of China,COC),如图5所示,是中国开源软件推进联盟(China Open Source Software Promotion Union,COSSPU)和中国Linux产业战略联盟指导与支持下成立的一个以国际交流国内合作,推动开源软件发展的开源社区。

该社区提供了论坛、协同开发、知识库、资源库等资源,她的协同开发平台支持了国内个开源ERP项目—恩信ERP, 清华大学学位论文LaTeX模板等重要项目。可以通过http://coc.oss.org.cn访问开源中国社区。

开源程序员匮乏

程序员作为软件产业的主要生产力,其素质决定了产品的优劣。开放源码的认识应该从哲学、过程和开源软件三个范畴进行,这也是程序员是否选择从事开源工作的重要因素。

开源的诞生诱因是一种追求自由、共享的哲学思想,而开源软件的产生则需要一个有程序员参与的开源制造过程,这一点必不可少。

在国内,软件人员所面临的生存压力使得只有极少数的程序员有意愿、有能力、有时间从事开源研发。

这也是为什么会有人责难中国的程序员对开源社区索取过多,而贡献太少的根本原因所在。

有专家建议让大学在校高年级学生参与开源研发、让软件科研机构将部分项目作为开源项目接受公众监督并可参与,在国内没有找到合适的开源商业模式之前,这也许是解决开源人才匮乏的方案。

但是,没有参加过实际项目大学生能否有能力、有意愿参与开源项目的开发,也是一个值得商榷的问题。

CSIP推动开源社区建设

政府开源促进三策略的执行需要成立相应的组织来策划、组织和贯彻实施,国家软件与集成电路公共服务平台(CSIP)作为信息产业部面向企业提供支持和服务的平台,是信息产业部推动中国开源运动的执行者。

秉承“引导产业发展、推动技术创新”的理念,CSIP采用现代企业管理机制与市场化运行机制相结合的运营模式,通过政府引导、企业支持、国际合作等方式汇集各种资源。

CSIP也拥有强大的资金实力、的技术与管理人才、先进的软硬件技术环境和完善的服务体系,可为企业提供专业的协同开发环境、测试与认证、丰富的IP库、符合多种标准的IP评测、验证和重用环境、可定制的IP-SOC开发设计流程、MPW服务、IC-IP知识产权保护咨询及仲裁等技术服务。

在开放源码领域,CSIP将从标准制定、参考系统实现、开源社区支持与建设、开源方案推荐、开源软件测试和开源服务提供等多方面实施开源推进举措。

免费预约试听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