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中心 > > 正文

移动网络“连接”广袤黑土地

更新时间: 2006-07-28 09:17:22来源: 粤嵌教育浏览量:694

       在辽宁广阔的农村地区,通信基础设施建设还比较薄弱,许多偏远乡村被恶劣的自然条件封存在历史的“信息孤岛”上,严重制约了当地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秉承“正德厚生,臻于至善”的核心价值观,辽宁移动积极加强农村通信网建设,努力缩小城乡数字鸿沟,并在2005年启动了遍及全省乡村的“村通工程”。在辽宁移动看来,“村通工程”不仅是任务,更是一种社会责任。

  大山深处有信号

  丹东宽甸满族自治县的青山沟是国家重点旅游景区之一,然而以前却饱受通信难的困扰。青山沟中华满族风情园的导游刘霞对此深有体会:“在去年移动‘村通’工程实施前,手机在这里找不到信号,游客缺乏安全感,欣赏美景的兴致也大受影响。”

   人们不愿到没有移动信号的地方旅游,而缺失了游客的农村旅游景点是难以维系的,农民生活水平也受到严重影响。在辽宁移动丹东分公司的帮助下,宽甸县打破了这一瓶颈,成功实现了通信网络全覆盖。对此,宽甸县人大常委会王主任感慨颇多:“一位台商在去年看中了青山沟的旅游资源,打算投资100亿元进行深度开发。这个项目实施后,将有效推动宽甸乃至丹东地区的经济发展,而移动通信网络的覆盖问题也就成了县里急需解决的问题。在辽宁移动丹东分公司的积极帮助下,宽甸成为丹东早实现村通的县,丹东移动对宽甸的经济发展真是立下了汗马功劳啊。”

   旅游是丹东市的经济支柱之一,旅游区的信号覆盖也成为辽宁移动丹东分公司的工作重点。目前,辽宁移动丹东分公司已经完成了丹东境内农村风景旅游区的通信网络全覆盖,创建了优质的旅游通信环境。

  基站建在“青藏高原”

   被誉为朝阳市“青藏高原”的朝阳县胜利乡董家店村地处偏僻,村里与外界只有一条乡村土路相连,电视接收信号都困难,更不要说手机信号了。两年前,有村民买了手机,但只能放在家里当钟表使用。

  当辽宁移动的“村通工程”进展到董家店村时,乡亲们奔走相告,乐得合不拢嘴,“盼了多少年啊,终于要有信号了”。但是,在这个“青藏高原”上建设基站可不是一般的困难。董家店村地势险峻,车辆无法通行,而基站又位于山峰之巅,仅运送工程材料就是个问题。无奈之下,辽宁移动朝阳分公司采取了非常规手段,除工作人员人背肩扛外,调皮的小毛驴也被派上了用场,可有些地方小毛驴也无能为力,只好把村民饲养的善于攀登的山羊拉来。而山羊负重有限,只好一次次山上山下地往返。就这样,没有条件创造条件,董家店村基站终于成功建成运行,村民们多少年来的通信难问题得到了解决。

  而这样的基站,辽宁移动朝阳分公司在去年仅用三个多月就建了14个,所占比例为当年在全省开展通信扶贫工程中基站建设总量的三分之一。朝阳属丘陵地区,素有“七山一水二分田”之称,农业人口占全市总人口的74%,是辽宁省移动网络覆盖任务重、难度的地区。目前,全市1700个行政村已有1400个实现了网络覆盖,辽宁移动表示,将在今年实现全市行政村的移动网络全覆盖,有效满足广大农民的通信需求。

  全省村寨今年都能打通手机

  辽宁移动十分重视农村移动通信建设,采取各种措施积极推进“村通工程”建设,确保工程取得实效。辽宁移动专门成立了村通工程工作组,并将“村通工程”组织机构一直延伸到地市、县分公司。由于“村通工程”投资成本高、经济效益低,辽宁移动为确保各项资金到位,特别设立了“村通工程”专项资金,并优先保证该工程对各种网络设备的需要。

  在“村通工程”建设中,辽宁移动立足普查是基础、建设是关键、优化是重点的工作方针,从点到面开展农村通信覆盖工作,并采用了多种有效措施。首先,开展农村网络覆盖普查工作,全面调查农村网络覆盖现状;其次,依据普查结果,科学理性制订农村网络覆盖建设方案;,进行农村网络覆盖优化,优化网络覆盖的密度和深度,提升网络质量,终将农村移动通信网打造成覆盖良好、质量可靠、运行高效的卓越网络。

  目前,辽宁移动已累计投资40亿元,在农村地区建设基站近3000个,覆盖了辽宁全省13564个行政村中的12733个;网络人口覆盖率达97.4%,地域覆盖率达86.62%,乡镇覆盖率达到了100%。同时,辽宁移动还配合沈丹铁路隧道覆盖工程,实现了沈丹沿线33个铁路隧道的覆盖,并通过网络优化设备对沿线的12个弱信号区域进行了网络优化,使沿线村落移动网络质量得到全面提升。辽宁移动表示,今年将再投资3亿元,实现全省所有行政村的移动通信覆盖。

免费预约试听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