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信息产业部副部长娄勤俭出席国内几家软件企业合并时表示:“中国的软件企业亟需战略重组,提升信息产业规模以及在国际上的竞争力。”
娄勤俭不无痛心的谈到,十年前,中国软件企业中超过500人的微乎其微,稍微大一点成规模了就在考虑业务分类,软件的价值未能得到体现。那时中国软件根本不值钱,“买硬件送软件”是为常见的销售方式。相比之下,海外软件业的成熟度远远高于国内。
印度软件业可谓是中国软件的楷模,1989年,印度软件产业的总产值在只有区区2000万美元,1999年就达到了40亿美元。仅花了10年的时间,印度就成为了仅次于美国的第二大软件出口国。印度软件业协会表示,该行业在2002年~2003年间产值将达到123亿美元。
在当今的全球软件外包市场中,印度占到34%,爱尔兰占到30%,而中国却仅仅占到2%。这不能不说是中国软件业的一个败笔。究其原因,还是软件的价值未能得到认可。
印度软件产业的快速发展主要依赖于美国和欧洲的外包业务,也就是ITO和BPO。这种产业印度投入很大,主要都对外出口,成为该国第三产业的一项支柱,就像中国改革开放以后来料加工,也是一种能为国家赚取外汇的产业形态。印度软件产业正是在对软件外包重视的氛围下得到迅猛发展。
娄勤俭同时指出,微软进入中国初期采用软件赠送的促销方式一定程度上阻碍了中国软件产业的发展,微软赠送的软件给中国用户造成了片面的思维习惯--“重硬件、轻软件”。“软件是不值钱的”长时间占据了中国计算机用户的心理,故而很长一段时间内没有人敢在软件和软件工程上投资,导致中国的软件外包被其他国家,包括近邻印度拉开了差距。
无庸质疑,“买硬件送软件”是中国IT业比较普遍的一种现象,而在发达国家,通常是买软件送硬件。软硬件价值观仍然存在巨大差距,把本该投入软件开发商的成本用于硬件采购,终导致软件失败;更为尴尬的是,硬件也闲置浪费。
微软早期赠送阻碍了中国软件的发展
更新时间: 2005-12-05 00:00:00来源: 粤嵌教育浏览量:33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