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顾2005年中国平板电视市场,关键词非“价格战”莫属,从当年5月开始,国内平板电视企业为抢夺市场份额,纷纷采用简单的竞争手段———降价。而价格武器在今年上半年也成为不少国内平板电视企业不得已而为之的市场战略,企业普遍感觉平板电视已非蓝海市场。明显的例证是:42英寸国产品牌液晶电视以“飞流直下三千尺”的速度跌破万元大关。
价格战成为国内企业主要竞争手段的根本原因是什么?诚然,随着平板电视市场规模的不断扩大,生产技术的不断提高,特别是屏的生产效率不断提高,随之而来的是成本逐步降低,使平板电视的价格有了大幅降低的可能,但此充其量只能算作一个动因。
其实,剖析国内外企业平板电视战略的不同,可以发现,国内企业产品战略的雷同则是导致其频繁价格恶战的根本原因所在。
纵观国外企业的平板电视战略,可清晰地看出其明显的差异化战略:夏普主攻高端液晶电视市场;索尼重点放在大屏幕液晶电视和液晶背投电视;松下和日立在中小屏幕尺寸做液晶电视,而在大屏幕尺寸做等离子电视;东芝曾经液晶等离子通吃,而现在主推液晶电视。
与国外企业差异化战略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国内企业平板电视产品战略的雷同:几乎所有的企业都主推液晶电视,而且多数企业在液晶电视的尺寸上大小通吃,并没有根据市场和企业自身的特点做更为详尽的市场细分。
我们看到的是,国内外平板电视企业由于战略的不同,导致利润的巨大差异:国内企业竞争实力相差不大,竞争战略雷同,基本以拼价格为主,尽管消费者得到了实惠,但大量的资源浪费在恶性竞争上,造成产业利润率下降;而国外企业尽管在市场竞争激烈的情况下,在中国市场仍然保持着高额利润。国内企业在液晶阵营上的蜂拥而上,定位雷同注定这一市场将有一场恶战。与其等着惨烈的腥风血雨,不如重新定位,确立并实施一个明确的、有别于竞争对手、符合消费者需求、有的放矢的战略。如此,才是国内平板电视企业走向蓝海的根本之道。
战略雷同 国内平板企业自食苦果
更新时间: 2006-08-07 13:07:38来源: 粤嵌教育浏览量:833